全球球精选!“双碳”再成两会热点,“碳中和法”要来了?
时间:2023-03-30 16:14:16

在生态环境改善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1%、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27.5%,重污染天数下降超过五成。


(资料图片)

在消费新模式上,采取减免车辆购置税等措施促进汽车消费,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93.4%,开展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

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上,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上,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5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6.5亿千瓦增至12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20.8%上升到25%以上。

而对于2023年的工作计划,报告也提出明确的努力方向,包括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同时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双碳不但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部分,而且两会代表递交的双碳提案,也成为媒体关注并与报道的重点。

去年,生态环境部共办理全国两会建议提案近1300件,涉及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建议提案最多,占承办总数的20%以上。

今年两会,代表们继续为双碳目标献计献策,其中“碳中和法”作为落实双碳目标的法律基石,备受大家关注。

“碳中和法”要来了

当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地方碳达峰方案也纷纷出台,“双碳”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并且在持续推进,但目前在制度保障、监管与评价体系层面仍面临一些挑战。

在今年两会中,民进中央今年提交的《关于强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度保障的提案》,呼吁尽快出台“碳中和法”。

提案指出,目前,“双碳”相关立法缺少顶层设计、相应制度安排仍有短板、“双碳”工作统筹管理有待加强。因此该提案建议尽快启动“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法”立法进程,一揽子制修订能源法、电力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以保障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煤炭消费尽早达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体系构建等目标实现。

同时,提案还提出要优先建立基于效率的约束性指标,并兼顾长期碳中和导向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制度及目标体系。进一步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及相关制度,加快扩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范围并强化相应激励措施。

此外,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认为,目前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专门立法尚属空白,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举措主要依靠国家政策和部分地方立法予以规范,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现实需要。新的形势下,应尽快由全国人大牵头,启动《应对气候变化法》的立法工作,为各类碳减排、碳交易活动提供充足法律依据和有效制度保障,以法治手段推动实现碳中和碳达峰。

对于制订《气候变化应对法》的意义,除了有利于为各类碳减排活动提供充分的法律授权,还有利于统领碳减排领域的法律规章,更有利于巩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国际地位。

毫无疑问,随着“碳中和法”的正式立法,将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我国双碳战略。

代表们为双碳献策

除了建议尽快出台“碳中和法”,全国各地的两会代表针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在各个行业与各个领域,纷纷提出了各种提案与建议。

在建筑领域,全国人大代表、毕马威中国顾问李慧琼建议,推行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制度,助力双碳战略。目前,我国建筑全过程能耗、碳排放约占全国总量的50%,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绿色转型面临两个错配难题。一个是性能错配,绿色建筑评价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建筑设计与运行之间存在性能错配,无法确保专案建成后绿色性能与当初设计完全相符。另一个是时间错配,二星以下建筑在竣工直接评定,三星建筑在运营期结束后评定。

李慧琼表示,引入绿色建筑保险机制,以市场化手段保证绿色建筑实现预期的星级标准,可以有效破解从绿色设计向绿色运行转化的难题。

在光伏领域,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元,提出优先保障硅能源产业用电需求,以支撑双碳目标落地。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截至2022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4亿千瓦,总装机突破12亿千瓦,其中全年新增光伏装机87.41GW,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0.3%,累计装机达392.61GW。根据国家能源局设定的目标,2023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总量将达到490GW,意味着全年新增装机目标将达到100GW左右。

刘汉元指出,随着光伏装机规模大幅增长,硅能源产业同步快速发展。2022年,国内高纯晶硅总供应量达90万吨左右,其中国产81万吨,进口9万吨。2023年,国内总产量预计将达到150万吨左右,其用电需求也将同步增长。

为促进硅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刘汉元建议在工业领域优先保障硅能源生产企业用电需求。在保障民生用电的基础上,明确不将硅能源企业纳入有序用电范围,支持硅能源产业最大程度发挥产能,有效保障光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支撑光伏产业稳健快速发展。

在碳排放管理方面,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建议,完善碳排放管理机制,提升企业的碳管理意识及能力,同时加快制定、实施商用车碳积分管理办法。在李书福看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碳排放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目前我国企业的碳管理仍处于萌芽期,应加快我国碳减排进程,提升企业的碳管理意识及能力。

在碳中教育方面,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表示,面向“双碳”发展的高端科技人才依旧稀缺,实践、创新型“双碳”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健全,制约了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因此要大力培养碳中和人才。

此外,在双碳配套服务支撑体系、加快基础材料产业绿色转型、石化行业落实双碳等诸多方面,两会代表也也纷纷献计献策,给出各种提案与建议。

在国家坚定不移的推动之下,随着各类碳中和政策与方案的落实,尤其是“碳中和法”的落地,必定加快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标签:

最新
  • 近两年,国产机器人行业三大发展趋势 当前快播

    2023年的这个春天,各行各业在经历了三年疫情的萧瑟后开始蓄势待发、逐渐升温回归,而作为自动化转型的强兵利器,机器人正加速迈进黄金时代

  • 全球快看:国产CPU龙芯3A6000上半年流片明年出货 已评估7nm工艺

    (资料图)国产CPU公司龙芯2021年发布了龙芯3A5000系列处理器,支持自研的LoongArch指令集架构,做到了100%自主。日前该公司在接受调研时透露

  • 全球球精选!“双碳”再成两会热点,“碳中和法”要来了?

    在生态环境改善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 1%、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 1%,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 5)平均浓度下降27 5%,重污染天数

  • “5G+零碳+新能源+无人驾驶”智慧矿山起航 今日热文

    (相关资料图)宏河百利凫山矿,是位于山东省邹城市的千万吨级产能大矿,隶属于山东宏河百利矿业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末,易控智驾与宇通矿用

  • 世界今亮点!雷军再谈小米造车:进展超预期,预计明年上半年量产播报文章

    【资料图】3月6日消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雷军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北京市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表示,小米造车进展超预期,最近已经顺利完

  • 不断增加的工控系统安全漏洞,如何应对?

    图片来源:Verve Industrial作者 | John Livingston(资料图片仅供参考)随着对运营技术(OT)环境威胁的增加,制造企业需要积极管理其端点

  • 今头条!7778亿元!2023年1月中国新能源行业投资火热

    (资料图)据CINNO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月中国新能源项目投资金额高达7,778亿人民币(含台湾地区),新能源产业持续保持较高投资态

  • Q1世界贸易形势依旧疲软,电子元件指数低于趋势线并在下跌

    (资料图片)世界商品贸易增长似乎在 2022 年第四季度失去动力,并且可能在 2023 年第一季度保持疲软。总体晴雨表指数从上次发布的 96 2

  • 产需两端同步回升,2023年1月中国制造业行业观察

    2023年1月份,我国制造业景气度开始回升,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本文聚焦中国制造业多个行业领域,观察1月份行业相关表现,仅供参考。1月

  • 到2025年 我国要构建支撑自动化驾驶汽车的地图标准 每日热文

    (资料图)据了解,《建设指南》主要从基础通用、生产更新、应用服务、质量检测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对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化提出原则性指导意

  • 世界新资讯:人工智能是机器人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关资料图)人工智能是机器人,而不是机器人,因为人工智能远不止是机器人。人工智能(简称AI)是一门探索和发展人类智能的模拟、扩展和扩展

  • 强化基础性支撑能力 以智能装备创新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全球报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智能化改造对企业来讲非常有意义。”辛国斌说,目前我国已建成2100多个高水平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其中有209个是

  • 焦点速看:国际化肥公司利用ABB变频器和电机提高能源效率

    雅苒利用高效技术升级其最大型的国际生产基地之一;(资料图)约1000台电机已完成升级,二期项目中还将有约2500台电机替换为IE5同步磁阻电机

  • 每日速递:100%持股!宁德时代“接盘”锂矿企业

    企查查APP显示,3月3日,雅江县斯诺威矿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斯诺威矿业”)发生工商变更,原股东均退出,新增宁德时代为全资股东,同时公

  • 2023年1月全球动力电池TOP10:比亚迪/亿纬锂能/欣旺达表现出色!-世界热讯

    3月6日上午,全球资讯机构SNE research发布了2023年1月的全球动力电池装车数据。1月,全球电动汽车(EV、PHEV、HEV)的电池装车量为33 0GWh